欢迎访问榆林市体育局 2024年11月22日

榆林市体育局

YULIN CITY SPORTS BUREAU

榆林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索引号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1970-01-01 发布日期 2017-06-02 17:28
标题 榆林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机构 本站 公文时效
发布时间:2017-06-02 17:28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64623
【字体: 打印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榆林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榆林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5月24日

 

  榆林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落实“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建设陕西体育强市的重要阶段,为规划部署好“十三五”时期榆林各项体育改革和发展任务,促进全市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省体育局、省发改委关于印发陕西省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和《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榆政发〔2015〕2号)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体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单位积极配合支持下,全市体育系统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奋勇拼搏,扎实苦干,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群众体育工作蓬勃开展

   全市每年组织各类群众体育活动达200次以上。全市共建成体育社团110个,体育指导站282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到4000人,体育人口达140万。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全面开展,全市成立13个国民体质监测站,实际检测人数2.4万人次。

 (二 )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我市运动员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屡创佳绩。在省级比赛方面,参加了2014年省运会全部18个大项比赛,获得金牌188.5枚、银牌82枚、铜牌70枚,其中有6人次打破省记录、15人次达到国一级运动员标准赛会金牌首次破百,取得金牌总数全省第三、团体总分全省第四的历史最好成绩在全国比赛方面,共有9人代表我省参加田径、赛艇、国际跤等项目取得前三名16个,其中获得金牌6枚。在国际比赛方面,我市运动员景瑞雪2011年和2012年女子国际跤世界杯上分别获得金牌铜牌,获得2011年世界锦标赛铜牌,特别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获得国际跤63公斤级比赛银牌,创造了路华丽获得赛艇铜牌后我市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取得的最好成绩。此外,我市运动员李彩霞获得2010年广州第16届亚运会撑杆跳项目金牌峁香梅获得女子举重世界青年锦标赛金牌。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再上新台阶。市体育运动学校自2005年以来已连续三届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市体校女子链球项目田径竞走项目被国家田管中心命名为“国家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同时,靖边县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田径耐力项目高原人才开发计划”靖边训练点。全市8所“三集中”少儿体校全部实现体教结合,向省级以上培养和输送优秀运动员178人。

  (三)体育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我市体育产业总体规模较小,项目发展不平衡,活力不足但体育彩票发行较为突出十二五期间,全市共设立494个电脑体育彩票投注站,共销售体育彩票17.3亿元,获取公益金约5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多出近3倍,超出十二五计划预定目标的2倍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相继建成了定边县体育中心、子洲县体育中心、绥德县游泳馆、清涧县全民健身中心以及田径场等设施。组织实施了村级农民体育配送工程569个(省级470个,市级99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31个(省级126个,市级5个),城市社区(小区)配送工程180个(省级125个,市级55个),全民健身工程18个,示范区示范带健身工程6个。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0.92平方米满足了群众体育锻炼健身需求。    

二、“十三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紧抓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大机遇,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要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调整改革,推动榆林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健康榆林”做出应有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群众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保障人民群众的体育权益为着眼点,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各方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

    2.坚持科学发展。从体育发展实际出发,遵循体育发展内在规律,顺应社会发展新趋势,加快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实现体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3.坚持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积极培育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发展。

    (三)主要目标

1.经常参加体育人数明显增加。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50万以上,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

    2.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服务水平明显提升2020年,全市有6%的人口接受国民体质监测。
    3.全民健身设施更加完善。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城区普遍建有“15分钟健身圈”,行政村健身设施覆盖率超过70%实现县级公共体育场全覆盖。

4.竞技实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创建1个国家单项奥林匹克基地、1个省队市办基地和1个省级单项奥林匹克基地向省以上训练单位输送运动员达到150名,其中一级40名、二级80名、国家健将3人,并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5.体育产业明显增效。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0亿元。

    三、“十三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群众体育

   紧紧抓住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以亲民、利民、便民为宗旨,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积极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围绕青少年体育、农村体育和城市体育等重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青少年、职工、农民、妇女、老年人等健身活动,积极挖掘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大力创建全民健身“精品工程”,努力做到群众性体育活动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多样化。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市级重点打造红碱淖环湖自行车赛、马拉松比赛、沿黄公路自行车赛、蒙汉民族运动会、沙漠汽车拉力赛、沙漠铁人三项等品牌赛事县区重点打造1-2个品牌赛事。全面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站功能,不断提升市民健康水平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鼓励、引导社团组织健康发展,培育和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水平,有效发挥社团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引导、服务、规范全民健身活动。全市新发展各类体育社团30个会员1500多名体育民办非企业30个。各社团组织每年至少举办2次群众体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全市足球、乒乓球等群众参与度高的体育赛事组织工作,夯实群众体育基础。全市每年组织各类体育竞赛次数达到22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到3万人次以上。

(二)竞技体育

面向奥运会和全运会,继续坚持金牌战略和人才输送战略,根据省运会项目设置,调整优化项目布局,突出优势项目,发展一般项目,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建立与国家队、省队沟通协调机制,榆林籍运动员提供更多参赛机会坚持办好市运会,竞赛成绩逐年提高。认真备战省运会,实现省十六运会金牌、团体总分双三目标积极承办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不断提高城市综合影响力。加强裁判员、教练员队伍建设持续培养、发展、壮大裁判员、教练员队伍,坚持优胜劣汰。新发展等级裁判员一级50名、二级400名,县区重点发展三级裁判员。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完善体教结合机制,推动阳光体育健康发展,提高全市青少年健康水平。深化足球改革。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完善小学、初中、高中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现有20所的基础上,力争在三年内达到80所,到2025年,力争覆盖全市城区及一定规模乡镇学校建成1-2个国家校园足球试点县区,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校园足球广泛开展。2020年前完成对全市100名校园足球专、兼职教师培训。同时,普及发展社会足球加大体彩公益金支持力度,场地、时间、竞赛、教练指导等方面支持社会足球发展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部队和企业组建或联合组建足球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足球活动。市体育局每年至少举办1次社会足球比赛。  

(三)体育产业

加大体育改革力度,依托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丰富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鼓励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体育领域,支持生产经营体育用品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松散型体育社团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健全社团组织体制机制,发挥各类社团的组织作用,积极引导体育消费促进体育市场繁荣。大力推广“运动处方”,为全民健身提供科学指导。探索实施医保卡用于体育健身消费,推进健康管理关口前移,带动体育健身消费注重培育和引导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每年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1-2次。加快空港生态区体育产业基地、靖边—横山航空训练基地、毛乌素沙漠休闲基地、红石峡冰雪运动基地建设,提升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体彩发展,体育彩票销售网点计划达到600个,年销售总额达6亿元,五年累计销售30亿元。2020年,各类体育产业人员达到5000人,体育经营性场所达到1000个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

(四)场馆场地建设

  1.完善榆林城区健身网络体系。市区建成以“一轴、二心、三带、六广场”为主线,以社区活动站点为基础,学校体育设施为补充的健身网络体系。以河滨公园两岸为基础,规划建设集健身步道、体育器材健身带、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五人制或七人制足球场、儿童健身区等设施为一体的多功能体育场地解决榆溪河两岸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新建东沙体育示范带西沙体育健身示范带南郊体育健身示范带。完善城区世纪广场、凌霄广场、汽车北站广场、火车站广场、阳光广场、沙河口广场等各大广场体育设施。

    2.加快体育产业区域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基础,加快空港生态区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将其打造成为融合景区地标、主题公园、水利观赏、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景区建设靖边—横山航空训练基地。以横山波罗机场和靖边林业机场飞行基地为依托,重点开展固定翼、旋翼机、动力三角翼、无线电、航模、热气球等航空体育运动通过赛事表演、教学培训、飞行器销售,不断壮大航协队伍,培养大批航空运动爱好者建设毛乌素沙漠休闲基地。在不破坏毛乌素沙漠环境的原则下利用区域内人烟稀少、沙地柔软、地形微起伏的地貌特征,设置汽车越野主题公园、自驾车营地、大漠跑马场、大漠驼场、徒步、沙漠野炊酒店、生态滑沙场等沙漠体验项目,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保护和开发并进原则,建设沙漠臭柏植物园旅游综合服务中心,设置保护核心区和缓冲区为游客提供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利用我市冬季气温较低时间长,适合开展冰雪运动项目的有利条件依托红石峡、榆溪河、海流滩建设冰雪运动基地。同时,恢复我市滑冰这一传统优势项目,建设榆林市滑冰馆建设红碱淖体育旅游示范区。充分利用公园内的水资源,开展环湖自行车运动、水上运动夏季游泳、划船、儿童水上娱乐等体育项目;打造城镇体育休闲示范带完善榆林市河滨公园、府谷县河滨公园、神木县滨河路滨河游步道、绥德县河滨路健身示范带体育设施增设笼式篮球场、五人制足球场、健身宣传栏等体育硬件设施,为群众提供体育健身、休闲、观光服务。

3.加快市体校和县区体传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榆林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实训楼和教学楼,与市体校其他建筑融为一体,实现功能互补,满足我市广大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培训需求。加大县区体传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相关训练设施。2030,市体校建成全市首个运动创伤服务科研所;县区体传校具备传统项目训练必要的场地设施条件。

    4.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全力做好市体育中心、神木红碱淖帆船帆板比赛场地新建、改建工作,力争于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确保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榆林承接比赛顺利举行。利用市本级体彩公益金,规划筹建集羽毛球馆、足球场、田径场、篮球场等功能为一体的榆林市体育综合运动中心,满足居民健身需求,提升城市综合体育服务功能。探索借签国内外水上项目设置在城市中心公园湖泊当中进行训练的经验,将我市体校开设的赛艇和皮划艇项目整体搬迁到榆溪河公园(榆阳桥和人民路桥之间)进行训练,既能满足训练的需求,又能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5.加快推进县区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各县区要按照“一场一馆”(包括标准足球场、400米塑胶跑道、不超过2000个座位单侧看台)建设标准,抓紧对公共体育场地项目进行策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实现县级公共体育场地全覆盖。同时要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的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

6.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教育部门、各学校在确保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向社会陆续开放学校操场,确保居民居住区1000米范围内拥有免费开放的体育设施比例为100%。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群众满意100%。

7.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将体育项目优先向搬迁安置区安排,覆盖率达到35%在乡镇、社区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

(五)体育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体育科研、运动营养和诚信体育理论的研究,力争将久居亚高原运动损伤、久居亚高原运动营养等课题纳入省级课题的研究范畴。完成市级课题2个。同时,在省级报刊上发表20篇以上体育论文,国家级报刊上发表2篇体育论文。到2030年,有50篇体育论文在省级报刊上发表,10篇体育论文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加强高水平体育教练员和体育科研人才的引进工作。“十三五”期间,引进高水平人才3-5名1-2名教练员进入市拔尖人才工程。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决定》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将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建立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商互动机制,统筹谋划实施。要把体育事业发展全面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中,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助推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二)深化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体育行政部门在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逐步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体育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勇于开拓,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从深化改革中寻求体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加大对体育事业经费的投入,把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强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与市政总体规划的衔接对标规划逐项落实资金同时,创新机制,积极争取民间资本、银行资本投入体育消费市场,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新助能

(四)健全实施机制。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要求,科学合理制定专项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管理和监督,结合年度体育工作,对发展指标进行逐年逐项分解,落实责任人、责任部门、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市体育局要加强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的督促检查,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检查规划落实情况,确保本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五)宣传交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拳击、帆船帆板项目在榆林举办的重大机遇,加强宣传和交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体育事业亮点工作,动员全市人民了解体育,关心体育,参与体育,支持体育,为推动体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