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施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全面推进美丽子洲、幸福子洲、实力子洲建设,依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陕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榆林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来陕视察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五个扎实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的方法,强化政府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完善全民健身政策和配套制度,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感,为美丽子洲、幸福子洲、实力子洲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县城乡群众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体育锻炼人数大幅增加,覆盖城乡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锻炼健身需求,全民健身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追赶超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50%以上。
(二)全民健身设施更加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县城建成“15分钟健身圈”,行政村健身设施覆盖率超过70%,实现县级公共体育场全覆盖。
(三)全民健身组织体系进一步增加。体育社团实现基本覆盖,逐步向社区、农村延伸,普遍建有便捷的健身活动站点,每年新增入网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70人左右。
(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新颖开放,每年举办不同人群、不同规模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县级达到10次左右。
(五)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县建成高标准体质监测点,每年监测1200人,国民体质检测达标率达到国家标准。
三、工作任务
(一)加快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研究制定“全民健身体育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民健身设施,不断提高健身设施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城乡绿道、社区体育设施等为基础,统筹考虑城市“15分钟健身圈”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有机衔接、系统完善的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加快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促进地方体育运动开展,活跃地方体育事业。县区、乡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要力争建成“三个一”工程,即:县区要有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片室外运动场地;各乡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要有一个带看台的灯光球场、一片综合健身场地、一处室内健身用房。县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各学校,在满足学校安全的前提下,对校内体育设施进行有序开放。
(二)完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建立完善各类体育社团组织,加快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政社分开、政企分开、官办分离,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积极推广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及若干单项体育运动协会的4+X体育组织体系模式,让各类协会社团成为组织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健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力军。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向基层延伸,培育和扶持基层体育组织。鼓励自发的健身团体、网络体育社区和社会体育活动站点等草根民间体育组织登记备案,依法依规转化为固定的健身组织,形成功能完备、规范健全、全面覆盖的多元化体育社团网络。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采取配备服装、以奖代补、外出学习等方式予以激励,确保每年新增70人左右,并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举办形式多样、可满足不同健身人群需求的培训班,每年举办两期以上的培训班。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一是要以各层次赛事活动为主线,提高群众体育的吸引力。平均每年举办1-2次以上单位职工(学生)运动会或趣味运动会,提高群众体育活动对群众的吸引力,不断扩大群众体育的影响面、参与面。二是要以各种节庆体育活动为抓手,营造全民健身运动氛围。要充分利用元旦、三八、五四、国庆等节假日,特别是“全民健身日”,组织各单位、乡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活动。乡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侧重于组织开展秧歌、健身气功、拔河、跳绳等及趣味比赛等活动,学校、单位侧重于组织开展健身操、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活动。以体育活动丰富群众节日生活,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运动氛围。三是要以全民动员为目标,增加全民健身的实效性。全民健身运动的目的是要让全县人民都要动起来,增强身体素质。各单位、乡镇、村(社区)、学校、协会、全民健身活动站利用各种资源,组织引导群众开展日常性全民健身运动,形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四)做好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在体质检测基础上,建立个人体质档案,推广运动处方。印制科学锻炼健身丛书并免费发放,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广泛开展“国民体质检测与科学健身指导”活动,让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走进机关单位、企业事业、各类赛事活动现场及基层群众,使更多的人群参与国民体质监测,感受科学健身指导的益处,助推群众体质素质提高。
(五)着力弘扬特色体育文化。发挥体育独有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形成一批群众欢迎、形式多样、富有乐趣、充满正能量的体育文化产品,发扬体育文化精神,体现独有的教育功能和引领作用。大力倡导“绿色健康、运动快乐”的理念,弘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鼓励创作、编辑体育文艺作品和科学健身知识丛书,努力打造具有子洲特色的体育文化。
(六)更加注重特殊人群体育的协调发展。结合青少年群体生长发育特点,开展各类以参与为主的青少年赛事活动,建立一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辅导站点、培训机构等。通过家庭、学校、校外机构三者的有效结合,帮助青少年结合自身喜好,从小养成1-2个能够伴随其成长、受益终身的体育项目运动习惯,推动青少年群体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重视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各种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对老年人群提供便利和优惠。发挥各级老年体协作用,开展有利于老年人参与、交流的学习培训班和赛事活动。研究探索健身、医疗、养老相互关联的养老保障模式。关注身体障碍人群的健身需求,注重设施的提供,加强培训能够服务身体障碍人群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健身器械、器材、健身与康复项目以及赛事活动。重视职工的体育锻炼。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恢复相应工前操或工间操的制度和要求,每天不少于1次;要发挥工会在保障职工健康权益方面的应有作用,定期开展有关赛事活动并组织人员进行体质测试,逐步改变中青年职工群体体质“亚健康”的状态。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强化落实。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要切实落实好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各项工作部署,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企业支持、社会响应、智库介入的大群体工作格局。要建立起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县上建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卫计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县工贸局、县体育办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全民健身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全县全民健身重大事项,确保全民健身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各部门要按照工作分工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任务。
(二)加大投入,强化落实。县政府要把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统筹协调谋划,县级各部门要落实国家关于全民健身的政策措施,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落实好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县体育办要研究制定与文化、旅游、教育、卫生、宣传等行业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为广大群众参与体育健身创造必要条件。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作用,加强对全民健身日、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体育健身展示活动的宣传报道,普及体育健身知识,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
主办:榆林市体育局 地址:榆林市榆阳区榆阳西路与建榆路十字东南角 电话:0912-3516912 网站标识码:61080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