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恢宏的艺术大厦、造型别致的博物馆、匠心独具的体育中心、美轮美奂的图书馆……近年来,神木县不断加强文化体育建设,努力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异彩纷呈的文化建设和蓬勃多元的体育事业,构成了神木县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服务水平
为满足全县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神木县不断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具有神木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目前,建成了功能齐全的体育中心、省内最大的县级图书馆、馆藏量最大的县级博物馆,并均已投用。其中,神木县体育中心占地100亩,是我县最大的公共文化工程,由体育场和体育馆两大部分组成,可承办国家级、省级部分专项体育赛事及市级运动会。室外体育场于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同年成功举办了陕西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体育馆于2010年7月投入使用,可满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及体操比赛要求。而2010年12月建成投用的神木县图书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藏书近30万册,中外文报刊700多种,光盘等电子读物2000余张,阅览座位800多个。
同时,神木县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建成了迎宾广场、人民广场等文化广场及杏花滩城市公园,为市民提供充足的休闲文化活动场所。神木的公共文化服务在不断提升,让全县人民群众从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享受文化建设的成果。
构建文化产业体系打造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发展动力,是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神木县不断提升各种文化旅游及文体活动品牌效应,抓项目、抓品牌,同时不断挖掘杨家城、石峁、天台山等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各项文体品牌活动与本土旅游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文化展演、文化旅游系列产品,积极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特别是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挖掘地方文化,逐步推动形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这一朝阳产业,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保障。
石峁遗址1976年被发现,位于神木县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边缘。据专家考证,石峁遗址始建于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史前遗址,也是国家文物局确定的全国150个重要大遗址之一,被专家誉为“华夏第一城”。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考察石峁遗址时指出,石峁城址,是中国文明跨入文明门槛的有力佐证。近年来神木积极推进石峁遗址规划编制等各项工作,力争将石峁遗址打造成神木旅游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推进体育教育实践增强体育文化素养
近年来,神木县不断加强体育硬件建设,规范体育课程开设,强化体育师资培训,丰富体育社团形式,夯实体育竞技活动。截至去年7月,已建成县级足球运动学校10所、市级体育示范学校8所、省级足球示范学校2所、省级体育示范学校5所,2所学校被预选为国家级体育示范学校,全县学校体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据了解,全县中小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把文体活动纳入教育教学的整体计划,把活动时间排进课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切实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与此同时,各学校结合本校特色,建成了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长跑、跳高、踢毽子、跳绳等社团和兴趣小组,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教职工篮球赛、“庆六一”小学生趣味体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截止目前,教育局联合县文体局共举办了8届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并于2015年6月份开展了县级校园足球联赛,选派了120名优秀学生运动员参加了市级中小学生运动会;选派了12名体育教师参加了陕西省第一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全省第二名。
发展体育教育,设施是基础,师资是关键。在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方面,2000年以来,神木县围绕建设教育强县的目标,先后共投入2920万元新建、改建了职教中心、第二中学、第六小学、孙家岔九年制学校等12所中小学的塑胶操场。投入1392万元,完成第九中学等6所学校的操场和运动场地建设。“创强”以来,投入6万元进一步填充、更新了学校体育器材,为52所中小学校按照国家标准配备了体育器材,并建成了体育器材室,为部分规模学校开辟了体育活动室。在师资培养方面,神木县实行体育教师三级培训制度,首先县教育局选拔体育骨干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等相关培训;其次县教师进修学校利用寒暑假组织专门人员对体育专职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再次,接受了省、市、县培训的体育教师回到学校后,要对本校体育教师进行再培训。几年来,全县共参加县级以上培训的体育教师达283人次,培训覆盖率为100%。同时,为了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性和实效性,神木县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省市体育教师教学大赛、体育教学论文评比和优质课竞赛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县教研室每学年组织各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一次课题研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体育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全县的体育教学水平。